很多人都覺得,有了醫保卡,看病住院心里就踏實多了。
但實際情況是,這張卡并不是什么都能報,有些開銷,醫保是不管的,最后還得是自己從口袋里掏錢。
有些規定咱們普通人還是得提前弄明白,免得到時候在醫院結賬,看著賬單發懵。
去醫院看病,首先要看這家醫院是不是醫保定點的。如果去了一家沒有定點資格的診所或者醫院看病,那除了急診搶救,花的錢基本上就只能自己承擔了。
要是人命關天,需要緊急搶救,那就另當別論,這種情況醫保還是會管的。
選對了醫院,下一步就是看具體的藥品和治療項目了。
醫保報銷有一個大前提,那就是必須在“醫保目錄”這個范圍里面。這個目錄里沒有的東西,就算醫生說效果再好,也是一分錢都報不了的。
比如說一些進口的特效藥,或者某些高價的治療材料,雖然效果可能不錯,但因為沒進目錄,費用就得自己想辦法。
還有一些項目,從根本上就不屬于看病的范疇,醫保自然也是不報銷的。
像是為了好看去做的美容整形,或者減肥、增高等項目,這些都不算疾病治療,醫保是不承擔這部分費用的。
那要是不是自己生病,而是被別人給弄傷了呢?
這種情況,按照規定,應該由造成傷害的第三方來承擔醫療費用。比如發生了交通事故,肇事司機的保險或者他本人,才是醫藥費的直接責任人。
如果責任人跑了或者沒錢支付,可以申請醫保基金先墊付,但這個過程相對麻煩,需要各種證明和手續。遇到這種情況,第一時間報警固定證據,明確責任方,才是最關鍵的。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人不在國內。
咱們國家的醫保,保障的是在國內發生的醫療費用。一旦出了國,哪怕是在港澳臺地區看病,內地的醫保卡也是派不上用場的。
所以在國外或是港澳臺地區產生的任何醫療費用,都不能拿回來用醫保報銷。有出國計劃,最好還是提前了解一下境外的醫療保險。
最后還有一類,是屬于國家公共衛生服務的范疇。
像政府組織免費接種的一類疫苗,比如給老人小孩打的流感疫苗等,還有一些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工作,這些費用由國家財政直接承擔,不走醫保報銷的流程。
相關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