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新聞7月15日訊(通訊員 黎婕妤)株洲一位七旬老人出現在體檢中發現左腎內藏有一顆尺寸達5.5×3.2厘米的巨型鑄型結石,醫學上稱為“鹿角型結石”。近日,株洲愷德醫院泌尿二科張偉團隊成功為患者“打洞取石”。
70歲的謝爹爹(化名)近一年來常感到左側腰部疼痛,但他一直以為是年紀大腰肌勞損所致。直到不久前的一次體檢中,被發現他的腎臟里藏著巨型結石;隨后他前往株洲愷德醫院泌尿二科就診,相關影像檢查顯示,一顆形狀怪異的結石已經完全“鑄造”在其左側腎臟內部結構上,并引起左腎積水。隨后,謝爹爹住院治療。
針對謝爹爹的巨型鑄型結石,泌尿外科兼泌尿二科主任張偉帶領團隊為他實施了經皮腎鏡取石術(PCNL),僅在腰部穿刺建立通道,通過輸尿管鏡“挖通隧道”用鈥激光將結石擊碎后取石。手術精準避開了腎臟血管、精準定位了結石位置,歷時數小時,巨型鑄型結石被順利取出,患者左腎也保住了。目前,謝爹爹已康復出院。
張偉提醒,隨著夏季到來氣溫升高,泌尿系統結石已進入高發季。隨著人體出汗增多,若沒能及時補充水分,體內原有的結石會因缺少水分潤滑,刺激組織,導致輸尿管痙攣進而發生絞痛。喪失水分后,血液中的溶質增加,還易長出新結石。為了預防泌尿系統結石,市民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多喝水,適當活動,切勿用咖啡、茶水等飲料替代白開水。另外,有結石病史或家族史的人群,建議應每半年至一年復查泌尿系超聲,若出現腰腹疼痛、血尿、尿頻尿急,立即就醫,避免‘小石頭’變成大麻煩。
相關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