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午后,A股三大指數走弱,截至14:50,創業板指跌1.86%,滬指跌1.39%,深成指跌1.95%。煤炭、鋼鐵、有色金屬、光伏、房地產等方向跌幅居前,滬深京三市下跌個股跌超4400只。
水產、稀有金屬、房地產、保險、煤炭板塊跌幅居前。
稀土永磁概念震蕩走弱,包鋼股份跌逾7%,北方稀土跌逾5%,中礦資源跌逾4%,大地熊、中國鋁業、廈門鎢業等跌幅居前。
A股保險板塊持續走弱,中國人保盤中跌超5%,中國人壽、中國平安跟跌。
反內卷指數日內跌幅擴大至2.05%,成分股中,通威股份、億晶光電、福萊特、雅化集團、盛新鋰能跌幅居前。
AI算力需求爆發,英維克、南興股份漲停,寒武紀漲超3%。消息面上,據央視新聞報道,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于2025年7月31日約談了英偉達公司,要求英偉達公司就對華銷售的H20算力芯片漏洞后門安全風險問題進行說明并提交相關證明材料。
商品方面,焦煤期貨主力合約跌停,報1135元/噸。硅鐵期貨主力合約觸及跌停,跌幅7.02%,現報5672元/噸。
截至14:50,Nymex鉑金期貨主力最新報1333美元/盎司,日內跌3%。
值得注意的是,滬指3600點拉鋸戰正酣,杠桿資金加速進場。
Wind數據顯示,融資余額逼近2萬億關口。截至7月30日,兩融余額19847.48億,占A股流通市值2.29%。兩融交易額1950.55億,占A股成交額10.43%。
事實上,不只是杠桿資金,機構資金也釋放出積極信號。
受訪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近期A股資金面呈現多元積極變化。一方面,6—7月以來市場成交量持續走高、被動產品新發不斷發力、主動權益類基金發行量也在增長;同時,產業資本層面,減持規模較上月大幅下降約四成,市場面臨的減持壓力明顯減輕。另一方面,財政部針對保險資金推出一系列長周期考核舉措,有望強化險資權益資產配置的穩定性,并進一步加速險資入市的進度。
展望后市,有機構人士指出,核心指數有望挑戰年內高點,但過程可能并非一帆風順,短期需密切關注政策細節的落地速度、經濟數據的實際驗證情況以及外部環境變化。
(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關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