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最引人注目的,肯定就是拔得頭籌的那些學生。但他們日后的發展路徑還真就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光鮮亮麗。
據說今年有人發現某個省的狀元最后只是考了一個非常普通的公務員,大家都覺得有些惋惜。
其實在高考選拔這個階段,就已經有一些學生錯失了,與自身情況最匹配的發展方向,比如能考上清北的,卻恰恰和清北失之交臂,怎么能不覺得可惜呢?
大家都在關注文理科第一名同學未來的去向,2025年江蘇的一位狀元,其處境可謂相當不盡如人意,實在讓人感嘆,終究還是與理想的學府失之交臂了。
既然能考到狀元,想必他的能力上清華北大是絕對沒問題的,可大家得知一個消息,這位文科狀元注定無緣清北了,因為他的志愿已經被牢牢鎖定。
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這位狀元和很多高分學生一樣,在高考之前就提前報考了強基計劃,他當年給自己選的院校屬于偏保底類的,最后選的是南京大學。
所以現在由于和那邊簽訂了合同,他即便成績再高也無法從南京大學調檔,只能以這個分數去南京大學報到了。
對此,大家尤其是南京大學的學生感嘆說,南大終于迎來了首位狀元,這怎能不算是歷史性的一刻呢?
對南京大學來說,今年可算是純純的“撿漏”,簡直太爽了,可對于這位考生來說,他心里是什么滋味,大家并不知曉。
而這背后的原因也很好分析,我們可以想到,這位考生知道自己無論如何保底就是南京大學,覺得一切都穩了,于是在考場上心里就特別有底。
以輕松的心態無所畏懼,反而發揮出了超高的成績,只是他也沒料到自己竟然能一舉奪魁。
可是大家再想想,如果今年他并沒有報考南京大學的強基計劃,也沒有通過審核的話,他是否還能考上狀元呢?
那還真不好說,命運有時候就是這么陰差陽錯。但是這時候圈內人出來說了,強基計劃一般是在高考結束后才進行相關考核等流程的。
并不存在大家想象中那些學霸們的這種心理過程。大家覺得這更應該是一種決策失誤,也許學生和家長本人就沒有看清強基計劃的相關條例。
就是說無論你考得多高,人家院校確定要你了,你就不允許違約,而他考了這么高分卻非要簽南京大學,這其中的彎彎繞繞,有可能是他自己做了錯誤的決定。
而這一次如果他來到了南京大學,大家愿意奉他為“宗門圣女”這樣一個特別高的稱號,因為確實南京大學不是差學校,只是狀元一般不會選擇這兒。
其實這么說來,家長們也漸漸摸清了強基計劃的門道。強基計劃實際上并非一個保底的理想選擇,它更像是給予學生一次再次沖鋒的機會。
比較適合那種原本水平大概能考上復旦或者上交的學生,而他們又想著去沖擊一下清北的專業。
所以當他們穩穩地完成高考之后再去考慮報考強基計劃,這個時候就能去沖刺一下更好的學校了。
大家應該明白,強基計劃報與不報,所產生的損失一般都不大,可以說是近乎零損失的。
只要高考成績發揮正常不失誤或者超常發揮,完全可以憑借自己的高考裸分來報考院校,并非一定要選擇強基這條路。
普通小戶人家可真的不要拿孩子的人生去盲目冒險強賭,不然就容易出現種種讓人意難平的情況。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相關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