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日,貨拉拉再次遞交招股書,準備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此前,貨拉拉曾分別于2023年3月、2023年9月、2024年4月、2024年10月先后四次遞表。
貨拉拉前四次折戟,主要在于市場對其業務模式與長期成長性的質疑。
具體看來,貨拉拉的業務重心集中在貨運平臺服務上(占比51.7%),且營收高度依賴國內市場(占比90.7%)。
01/ 2024年月活司機170萬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貨拉拉是2024年全球閉環貨運交易總值(GTV)最大的物流交易平臺,市場份額為53.9%,在中國內地的市場份額為63.1%。
2024年,貨拉拉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5.93億美元,完成訂單超過7.79億筆,全球交易總額為111.37億美元(約811.7億元人民幣)。
從2021年到2024年的三年時間,貨拉拉的總營業收入基本保持著20%左右的同比增速。
平均月活商戶從2021年960萬增長至2024年1670萬;平均月活司機從2021年82萬增長至2024年170萬。
貨拉拉自2023年成功扭虧為盈后,盈利能力持續提升。2024年,公司經調整利潤達到5億美元,相較于2023年的3.91億美元,增長幅度約為28%。
02/ 車貼營銷策略和會員制模式
同城貨運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非標”,即貨物種類繁多、服務需求各異。
例如,有些用戶需要搬運大件物品,有些則需要冷鏈運輸,還有的需要即時配送或定時裝卸。
不同的貨運需求使得平臺在運營時很難進行標準化管理,也讓司機和訂單的匹配變得困難,導致空駛率較高。
此外,在C端用戶中,同城貨運行業的需求通常是低頻且偶發的,使用頻次較低,用戶缺乏固定使用習慣。這種低頻、非標的雙重特性,使得平臺很難依靠規模效應實現高效運營。
貨拉拉自2014年起運營,為快速打開市場,其創始人另辟蹊徑,用車貼營銷策略和會員制模式讓貨拉拉在業內站穩了腳跟。
所謂“車貼營銷”,就是貨拉拉利用面包車、貨車車身廣告詞,強化品牌辨識度,通過“貨”與“拉”直接關聯貨運場景,如主廣告語“拉貨就找貨拉拉”,以動作指引式口號提升用戶記憶點,同時輔以功能擴展語如“搬家”、“運大件”等,綁定具體使用場景。
據其招股書,貨拉拉逾60%的商戶首先通過車輛上的車貼認識到品牌。疊加其在初期的“自殺式“推廣策略--用戶首單1元、司機接單獎現金等方式,到2019年,貨拉拉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53.6%。
會員制則是貨拉拉另一個制勝利器。
貨拉拉靠著會員制贏得了司機群體的粘性,而擁有龐大的司機群體,也幫助其贏得了貨運市場。
2016年之前,貨拉拉只從訂單中抽取一定信息費,也就是傭金。
2016年,貨拉拉推出了會員制,向司機收取不同等級的會員費。起初,非會員的司機每單抽傭是15%,交了會員費后就不用抽取傭金了。
對于繳納會員費的司機,平臺對傭金率進行過多輪調整,從全部會員免傭金到2019年調整為超級會員免傭。
2021年9月,貨拉拉引入白銀、黃金、鉆石三個檔位的會員機制,再分別對這三個檔位抽取11%、8%、5%的傭金;不買會員,抽傭比例則會上漲至18%-20%左右,同時減少訂單的接單成功率。
03/ 賺錢主要靠傭金和會員費
根據招股書,貨拉拉的主要收入來自貨運平臺服務,其中又以傭金和會員費為主。
貨拉拉的傭金收入占比從連續兩年均超過30%,會員費占比從26.1%下降到20.7%,兩者合計連續多年均超過了50%的收入占比。
根據招股書,貨拉拉注冊司機數量增長并未帶來會員費收入的同等增長。2022-2024年,貨拉拉的月活司機數量從92萬名增長至168萬名,增長了82.6%,而會員費收入從2.7億美元增長至3.3億美元,只增長了22.2%。
貨拉拉在招股書中稱,公司采用了混合變現的模式,通過司機會員費及傭金結合的方式產生收入,使公司能夠有效地將GTV增長轉化為收入增長。
2024年,以傭金和會員費為主的貨運平臺服務毛利率達81.9%,也就是說這部分仍然是貨拉拉最賺錢的業務,沒有之一。
04/ 利益分配失衡引發司機不滿
高抽成與司機權益的失衡也令貨拉拉商業模式成為業內的爭議話題。
2022年,貨拉拉推出“多因素計費”和“特惠順路單”,被指變相壓低運價,引發司機們的強烈不滿,多地司機還發起了停工抗議。
2023年,貨拉拉上線“議價訂單”,在原有運價基礎上打折,進一步加劇了司機們的低價競爭,導致收入降低,再次引發了駕駛員群體維權事件。
司機們不滿之處在于:作為制定規則的強勢方,貨拉拉“對司機的壓榨日漸加深。”
據粗略統計,2021年至2024年貨拉拉遭遇政府部門約談不低于15次,指向的問題離不開隨意調整計價規則、多重收費、惡意壓價競爭、抽成比例或會員費過高等。
社交媒體上,一個跑了5年貨拉拉的“老司機”表示,大部分貨拉拉司機每天接單3-5趟,平均每單收入50-100元,扣除油費、會員費(每月499-699元)和罰款(比如面包車改裝被查一次罰200),到手也就3000-6000元,身邊70%的同行月收入不到6000塊。
貨拉拉的盈利模式嚴重依賴司機群體的“輸血”,“傭金+信息費”占比連續多年均超過了50%,反映出平臺對司機收入的深度抽取。
從利潤端來看,“傭金+信息費”的混合變現模式,也是貨拉拉2024年實現5億美元盈利的主要推動力之一。
結語:2025年3月13日,貨拉拉發布《關于推動算法公開透明、向上向善機制的公告》,稱平臺90%以上的訂單采用“司機自主,就近優先”的分單模式,并通過自動降抽傭算法、補貼政策及安全防控機制保障司機權益與交易公平。
但在平臺與司機關系緊張、多元化業務乏力及市場環境變化等因素疊加影響下,導致貨拉拉第五次IPO仍不被看好。
平臺與司機的利益分配,需要的不是修修補補,而是實質性的改革,唯有此才能贏得資本市場信心。
相關標簽: